武禹襄拳论解释义_武式太极_太极流派_永嘉县太极拳文化研究会
永嘉县太极拳文化研究会
永嘉县太极拳文化研究会 > 太极流派 > 武式太极 > 武禹襄拳论解释义(正文)

武禹襄拳论解释义

2011-10-09   陈固安
核心提示: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其贯穿。    解:这段是讲轻灵的重要性。练太极拳不论推手或走架,一贯要求用意不用力,但习者往...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其贯穿
  
  解:这段是讲轻灵的重要性。练太极拳不论推手或走架,一贯要求用意不用力,但习者往往不易于掌握,一旦与人交手,总是以力为先,甚至形成僵持的顶劲。为了矫正这一弊病,作者首先提出“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的要求,这是武禹襄先生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要轻灵须不尚拙力,周身自然轻灵。平时练拳,全身肌肉和关节要松开,心神要稳定,一举动要求用意不用力,以轻松圆活为主。这样就可以逐渐做到轻灵。

  单纯做到轻灵还不够,无论走架或推手,身法着势,起落转折还必须节节相连、处处贯穿、周身运转、绵绵不断,即劲断意不断、意断神连、断而复连,犹如江河之水滔滔不绝,一泻而下。如不能贯穿就要“断”,一断就会给人以可乘之机。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
  
  解:这段讲的是对外形神态和内在精神的要求。“气宜鼓荡”的“气”并非单指呼吸之气,而是指的外形神态,也就是练拳的神气。练拳时要以心行气,循环周行。气贯则神通,精神提得起,一举动即会轻灵贯穿、意气风发,显示出外柔内刚、活泼无滞,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的拳艺特色。

  “神宜内敛”指的是内在精神。精神内敛,注意力才能集中;注意力集中,练拳方有收益。

  “神宜内敛”和“气宜鼓荡”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承、不可分开的。只有精神内敛、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气势鼓荡、变化无间,即所谓气宜鼓荡而无间,神宜内敛则不乱。“内固精神,外示安逸”方能以静待动,支撑八面。
 
  毋使有凸凹处,毋使有断续处,毋使有塌陷处
  
  解:这段讲的是练拳或推手的身法要求。例如,推手以顺随为主,顶偏丢抗都是弊病。凸凹、断续、塌陷则是造成这些弊病的因素。肘、陷肘是凸凹,丢、离是断续,手足上下不能相随相合时就会出现漏洞,就会塌陷。与人推手有凸凹之处易为人所制;有断续之处易为人所乘;有塌陷之处易为人所入(入即是钻),以上三种病象皆致败之根由,初学的人要力戒此病。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
  
  解:这段讲的是周身一家的形成。太极拳对劲的惟一要求是“劲整”。所谓劲整,是当发劲之时,可以把全身的劲汇合起来向一个方向集中发出,因而才能做到“ 如泉涌出,如皮燃火”,迅猛异常。为此,平时练拳要做到周身一家,上下相随,其根在脚,由脚而上到腿,由腿而上到腰,由腰而上通过两膊,达于手指。其中足是劲的根源,手是劲的发射点,腰是枢纽。所以能否周身一家、发劲完整,关键还在于腰步的运用,故而“腰为主宰”。在腰的带动下,上下相随、周身一家、发劲完整,方能得机得势。

 

返回永嘉县太极拳文化研究会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永嘉县太极拳文化研究会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school/10225.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永嘉县太极拳文化研究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永嘉县太极拳文化研究会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永嘉县太极拳文化研究会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