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氏李传太极拳三种拳架与桩功的关系_武式太极_太极流派_永嘉县太极拳文化研究会
永嘉县太极拳文化研究会
永嘉县太极拳文化研究会 > 太极流派 > 武式太极 > 武氏李传太极拳三种拳架与桩功的关系(正文)

武氏李传太极拳三种拳架与桩功的关系

2010-06-08   武魂   孙建国
核心提示:  武氏李传太极拳有三种徒手拳架套路,即一路中捋架、二路炮捶、三路小架,先后始创于1857年、1859年、1862年,皆为永年武禹襄...
  


   
  武氏李传太极拳有三种徒手拳架套路,即一路中捋架、二路炮捶、三路小架,先后始创于1857年、1859年、1862年,皆为永年武禹襄与其二甥李亦畲、李启轩共同研创,之后便又有了刀、枪、剑、杆、推手等十多种套路之传承到当今。现将武氏太极拳第四代嫡系传人李锦藩恩关系解析如下:
   
  一路中捋架为中庸捋顺之拳架,其特点:中正安舒,短小紧凑,平缓稳固,虚实分明,气势饱满,含而不露。
  
   此套路是为以后练习其它套路二路、三路奠定扎实的基础而用的。练习此套路一两年后,可将身体练就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之外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劲合之内三合。武氏李传太极拳虽重意不重形、重气势不重样式、重劲  法不重招法,但是在初级阶段必须  要严格遵从身法要领去练,拳架一  步一个脚印,起步轻灵,落步平稳,  虚实开合,清晰分明。每一式都应具  备身法八要,即提项吊裆,含胸拔 背,松肩沉肘,裹裆护,肫随时体会  自身各个关节肌肉的角度方向是否  顺从(腿关节、臂关节约135度左右  为最佳角度)?肌肉筋骨是否贯穿?  身法上下是否相随?
  
   浅析如下:(1)头部注意下巴回 收,下颚压住猴头廉泉穴,眼神聚焦平视是颈椎竖直的要点,即为提顶:(2)注重腰部命门后撑是上下衔接的关键所在同是脊椎竖直的要点,小腹上翻,即为吊裆;(3)双肩尖微向前内扣膻中穴微内凹,即为含胸:(4)体内五脏六腑顺捶气自然下沉丹田,身柱穴、脊中穴有自然后凸之意,即为拔背;(5)双肘尖关节下坠,即为沉肘;(6)沉肘也是拉开双肩关节的要点,肩髃穴塌陷有一小坑,即为松肩;(7)两膝盖微内扣足五里穴内凹,即为裹裆;(8)左右两肘尖保护肋部的章门穴、日月穴,即为护肫。这些都是上下相对应的。练拳架时要求的这些要领,要通过一招一式的拳架(如懒扎衣,单鞭,提手上势,白鹤亮翅……)等等动作的变化,干遍万遍地演练逐步才能做到,故而武禹襄老前辈有拳论日:“先由心知,后有身知,身知胜于心知...  .  ”
   
  通过站桩(如无极桩,懒扎衣桩,金鸡独立桩等等)调心、调意、调气、调角度、调身形、调意志,每天在一定的时间站桩后再开始练套路,更容易掌握其要领。站桩的肢体外形,决定整体内在的因素,除身法八要之外,对手脚的远近距离和角度也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若有一厘米的误差,就有可能使体内出不来最佳效果。在此特别谈谈武氏太极拳的祖式“懒扎衣桩”(被视之为“拳宗”)的要点:
   
  左右腿虚实分明,步法为丁八步或不丁不八步,前后脚的延线角度为45度至60度,后腿为实腿,大腿与小腿的弯曲度为135度左右,膝盖微内扣。前腿迈出步后似直非直似曲非曲为虚腿,脚尖翘起脚跟先着地,迈出步的远近距离,根据自己身材长短而定。尾间中正,脊椎竖直,竖脊坐胯,具有虚领项劲之意。两手臂在胸前撑合抱斜圆,手臂的弯曲度在135度左右,双掌五指自然伸直,劳宫穴内凹,两手竖腕坐掌,同为135度左右。左手位于左胸半部,距离左胸前两大掌之距。右手位于右胸半部,距离右胸一大掌之距,双手左右互不逾越(即不过中线)。左懒扎衣左腿在前,左手指尖高与鼻尖相平,小指沿向外,意贯掌根小鱼际及腕骨穴,右手指尖高与左手掌根的大陵穴相平,双手掌上下互抱斜圆。两腋下各有一拳之距不可夹紧,眼神保持平视前方手指的方向。可左右互换站桩,时间尽可能延长,直到自身再不能坚持为度。
  
  通过正确的桩功练习逐步达到下盘稳固,下丹田充实,虚实开合分明上下相随的效果。体悟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站桩是定步的拳架,拳架是活步的桩功。桩功与拳架有机协调地结合起来,是练好太极拳功夫的重要阶段过程。
  
  二路炮捶是技击实战应用之拳架套路,其特点:快慢相间,蹦跳蹿跃.拳打脚踢,爆发点穴,连环并用,是在一路中捋架及桩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应用的套路,使习练者更明白快速运用虚实开合、动静结合的原理与敌方实战的方法展现,刚多柔少为之拳“子”。所以前辈说:“一定应有几年的中捋架的基础后再习练二路炮捶”。过去此套路外传很少,李锦藩恩师直到上世纪八十军中期才传于永年广府西街个别入室弟子。
  
   三路小架更是为修心养性功夫内涵为之一体的高层次文人拳架。其特点:不迈步大步,不下大势,动作小巧紧凑,两脚之间只有一脚之距。两手高不过眉低不过乳。左右不离两肋。全是以意行气贯穿内在劲路的气势,上下节节贯穿,筋骨粘连,转腰磨胯,骨节由下而上涌动,呼吸深长气势滔滔,体现出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周身一家脚手相随之境界。
   
  前辈恩师古拳谱云:歌诀一:小架如心经,藏于大架中,不练大架艺难成,不学小架心不明;歌诀二:小架不小,大架不大,去粗留精,奥秘呈形;歌诀三:意念深长,气势滔滔,疾如闪电,忌似木雕;歌诀四:架无定架,步无定步,物我不分,有如云雾;歌诀五无柔无刚,无走无粘,有如雷霆,有如闪电。
   
  此歌诀高度概括了三路小架从一路中捋架,发展到二路炮捶再上升到三路小架步步阶段之妙用。从基础功法到应用功法再到健身养生功法至少要有三个阶段,三种套路再结合必要的站桩功法才能完整练出内在的真谛东西,即从有刚有柔到无刚无柔,从有走有粘到无走无粘,由太极变化为无极境界。从有形有意的一路中捋架到无形无意的三路小架,是个慢长的修炼过程,无恒心毅力且未遇到明师真传指点者,是不可能得到真谛的。
   
  纵述以上概要日:武氏李传太极拳懒扎衣为之拳“宗”,传宗接代:一路中捋架为之拳“母”,刚柔基础:二路炮捶为之拳“子”,显刚外击:三路小架为之拳“女”,重柔内养,三回九转为一宗。此文人拳论学术正好符合老子学术:“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又符合道家哲学:“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庄子日:“通于一,而万事毕……”,循环哲理,敬请悟之。

  

返回永嘉县太极拳文化研究会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永嘉县太极拳文化研究会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school/6747.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永嘉县太极拳文化研究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永嘉县太极拳文化研究会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永嘉县太极拳文化研究会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