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氏太极拳究竟源于何人所传?_武式太极_太极流派_永嘉县太极拳文化研究会
永嘉县太极拳文化研究会
永嘉县太极拳文化研究会 > 太极流派 > 武式太极 > 武氏太极拳究竟源于何人所传?(正文)

武氏太极拳究竟源于何人所传?

2011-12-17   魏坤梁
核心提示:武氏太极拳源于何人所传?1964年出版的《太极拳研究》记载唐豪先生说:“据李亦畲五字诀序,武禹襄之十三势,传自温县赵堡陈清萍...
  

武氏太极拳源于何人所传?1964年出版的《太极拳研究》记载唐豪先生说:“据李亦畲五字诀序,武禹襄之十三势,传自温县赵堡陈清萍。”武氏太极拳传人姚继祖先生在1999年出版的《武氏太极拳全书》中也说:“武氏太极拳为河北永年广府东街武禹襄(18121880)所创。武禹襄得真传于河南温县赵堡镇陈青萍,并从其兄澄清处(其兄为舞阳县知县)获王宗岳《太极拳论》。回家后与其甥李亦畲详加研习,对其深奥拳理悉至细微,并颇有发悟而独创出一派严格遵循太极之理与法则的武氏太极拳。”这一在现代太极拳界可说是已成定论的说法包含了两个内容,一是武氏太极拳的始祖武禹襄拜师于陈清平;二是武氏太极拳由赵堡太极拳演化而来。那么,真的是如此吗?

 

()武禹襄拜师于陈清平吗?

 

现代关于武禹襄拜师于陈清平唯一的证据是 李亦畲先生所写的《五字诀序》(又称为《太极拳小序》),1935年石印本《廉让堂本〈太极拳谱〉》中李亦畲先生清光绪六年所写的这一《序》的全文是:“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后传至河南陈家沟陈姓,神而明者代不数人。我郡南关杨君爱而往学焉,专心致志十有余年,备极精巧。旋里后,市诸同好。母舅武禹襄见而好之,常与比较,彼不肯轻以授人,仅得其大概。素闻豫省怀庆府赵堡镇有陈姓名清萍者精于是技。逾年,母舅因公赴豫省,过而访焉,研究月余而精妙始得,神乎技矣。予自咸丰癸丑时年二十余,始从母舅学习此技。口授指示不遗余力。奈予质最鲁,廿余年来仅得皮毛,窃意其中更有精巧,兹仅以所得笔之于后,名曰五字诀,以识不忘所学云。清光绪六年岁次庚辰小阳月识”

 

这段文字可以用现代汉语这样来叙述:“太极拳不知道究竟是始于何人,该拳的精微巧妙,王宗岳是阐述得详细且完全了。太极拳后来传到了河南陈家沟的陈姓,练习该拳神而明的人代不数人。我郡南关的杨露禅君爱慕该拳而前往陈家沟学习,专心致志地求学了有十余年,各方面都达到了十分精巧。返回到自己的家乡后,作为谋生之技教家乡对此拳同好者。我母舅武禹襄见到了就喜欢上这种拳,于是经常与杨露禅比试较量,而杨露禅他不肯轻易将技全部传授人,我母舅仅能够得到该拳的一个大概。我母舅向来听说豫省怀庆府赵堡镇有位陈姓名清萍的人也精于这一拳技。经过若干年,我母舅因公事而赴豫省,便道过赵堡镇而访陈清萍,对陈清萍之拳研究了月余而精妙才终于获得,就精于此拳技了。我自咸丰癸丑年(1853年)当时年龄二十余岁就开始跟从我母舅学习此拳技。我母舅对我口授身教指导不遗余力。无奈我的资质很鲁钝,廿余年来仅得此拳技的皮毛,私下想此拳技其中还有精巧,现仅以自己所得的笔书之于后,名称其为“五字诀”,以表示不忘所学的拳技。清光绪六年岁次庚辰(1880年)小阳月(农历十月)记载”。

 

此文中的“我郡南关杨君爱而往学焉”是在何时呢?《永年太极拳大事记》记载杨露禅约于1820年二十一岁第一次赴陈家沟学拳,约四十余岁成了太极拳术被陈家沟人称为“其最着者”而第三次最后从陈家沟返回家乡,回乡的时间约为1844年。《永年太极拳大事记》又记载杨露禅约于1854年离开家乡赴京教拳,当时的年龄推算就是55岁。这样的叙述从各方面考证大致都是站得住脚而可信的。

返回永嘉县太极拳文化研究会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永嘉县太极拳文化研究会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school/10620.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永嘉县太极拳文化研究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永嘉县太极拳文化研究会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永嘉县太极拳文化研究会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