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在温县武德镇花园头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道路、宽敞明亮的活动室、设备齐全的健身广场、色彩明艳的文化墙、笔直耸立的路灯、参差交错的游园小亭、生机盎然的绿色植物……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让人无法把这个美丽村庄与贫困村联系在一起。
据了解,温县武德镇花园头村是省定贫困村,该村地处温县东北方向,与武陟县交界,全村有900多口人、700余亩耕地。多年前,该村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但由于该村没有集体企业,且耕地面积有限,一直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困境。2012年,该村被定为省级贫困村。近年来,在国家各项扶贫政策的引领下,勤劳奋进的花园头村人上下一心,通过政策帮扶和相互带动结合的脱贫方式,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脱贫攻坚工作走在全县乃至全市的前列。
有尊严脱贫:让贫困户感受劳动收获"触摸"幸福感
"小文致富后不忘帮助乡亲。要不是小文这个扶贫车间,俺还在家里闲着呢。"12月17日,在花园头村脱贫户王小文家的扶贫车间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10余台轧鞋帮机器,10多个工人正紧张地轧鞋帮。今年47岁的慕会琴说,"俺在这里打工既能照顾到家里,每天还能挣70多块钱,生活一下子宽裕了很多。"
该扶贫车间的负责人王小文之前因文化程度低、缺乏技术,只能靠打零工的微薄收入支撑一家5口人的生计,2014年被纳入贫困户。"在村干部的帮助下,俺学习了加工鞋帮技术。到工厂里工作后,俺更是认识到穷窄了我的眼界,伤了我的自尊,看着别人勤劳致富,俺也想自主创业。"在该村两委的帮助下,王小文筹措资金,在家中开了鞋业加工作坊,当年就实现家庭纯收入5万元,2016年甩掉贫困户的帽子。目前他的加工点可吸纳劳动力15人左右,不仅自己成了远近闻名的脱贫致富能手,还帮助村里其他贫困户实现增收。
该村贫困户王立红积极学习种植技术,通过种植蔬菜不仅成为村里的种植能手,还帮助其他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王希才夫妇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参加养殖技术培训,申请村保绿员公益性岗位,靠自己的努力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在扶贫攻坚工作中,该村树立"脱贫不等不靠不要,致富主动敢闯敢冒"的理念,杜绝在扶贫帮扶中"以送代帮"的不良风气。认真科学研究贫困户实情,分析梳理致贫原因,因地制宜制定帮扶措施,真正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扶贫扶到根上,切实有效地帮助贫困户顺利脱贫、齐奔小康。
截至2018年底,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202人已实现脱贫41户199人,其中自主创业脱贫8户,转移就业脱贫33户,扶贫工作精准度、群众满意度和社会认可度有了很大的提升。
高质量脱贫:产业带动是"火车头" 长效脱贫有保障
当日,在位于该村的河南香曼食品有限公司干净整洁的车间里,该村贫困户王耀文正推着简易车运送调料。王耀文因有严重智力残疾,不能正常对话,但可以在别人的指导下做一些简单的体力活儿。据其所在车间的负责人介绍,王耀文自食其力,每月能拿到两千多元的工资。同在该公司工作的该村贫困户王超余的女儿王雪艳说,"王耀文都能自食其力,我们应该更加努力脱贫。"
王超余患有终末期肾病,在健康医疗政策的帮扶下实现医疗费用托底救助;其老伴王爱珍二级肢体残疾,每月享受困难残疾人补助。夫妻二人身残志坚,依靠加工鞋帮增收贴补家用。其女儿女婿也通过村委会协调其到武德镇扶贫就业基地河南香曼食品有限公司就业,两人每月收入共计4千余元。"我们始终相信,只要勤劳肯干,一定会迎来幸福的生活。"
据悉,村集体扶贫能力是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和保障,而产业的发展和优化则是脱贫攻坚的核心,也是贫困人口长期稳定脱贫的根本途径。近年来,该村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施产业兴旺作为工作关键,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探索多种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模式,通过成立温县兴民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对村内无劳动能力、无资源、无固定收入人员直接补贴,对发生"救急难"的农户救助;争取到161万元的河南省农村集体经济试点资金项目,注册成立温县花园种植专业合作社;利用武德镇调料加工产业、彩印行业、四大怀药加工业的发展优势,充分发挥致富能人的引领带动效应,依托村内河南香曼食品有限公司、河南龙飞彩印有限公司、温县兴化食品汤料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温县华隆种植专业合作社、瑞华种植专业合作社等8家合作社及腾达家庭农场,吸纳贫困群众进厂务工;建立了稳定的群众创业体系,村集体带贫能力逐步提升,群众致富能力不断增强。
铆干劲脱贫:探路乡村治理以新貌促新变
如果说脱贫帮扶是攻坚克难,发展产业是巩固成果,那建设美丽和谐乡村、营造乡村自治氛围则是积基树本。
"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不仅要合理运用好各项扶贫政策,还要从改变村容村貌和群众的精气神入手,鼓励群众带动贫困户致富,全面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该村党支部书记程国民说。
如何合理运用好国家帮扶政策?花园头村借助脱贫攻坚政策东风,村内铺设自来水管道6000余米;硬化村内外道路2.3公里,铺设排水沟5250米,栽种绿化苗木1500余棵,修建了面积约460平方米的村小型游园并安装了21套健身器材,生产生活用配电台区8个;新建了210平方米的村标准化卫生室。
今年以来,该村又对墙体进行了粉刷、喷漆、美化、喷绘,初步展开了美丽乡村的画卷;重建厕所10余座,投建村垃圾场治理项目,建成100吨冷库和面积526平方米的钢构房仓库。
"党员干部争取资金,参加建设,让村里越来越美,俺们的干劲也更足了。"该村贫困户王有成说。在纳入贫困户之前,王有成文化低、思想保守,没有发展的动力,生计难以维持。在精神扶贫的润泽下,在脱贫措施的帮助下,王有成改变"等、靠、要"思想,夫妻俩起早贪黑,辛勤劳作,不仅在奔小康的路上干劲十足,而且还积极参加村里的义务劳动。
村级是治理组织的"未稍神经",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该村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乡村自治的积极性,把"点上美"和"面上美"、"外在美"和"内在美"真正统一了起来。该村党支部2016至201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五星级党支部",2017年7月被温县组织部授予"全县十佳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18年被评为五星级党支部。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镇党委、政府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县相关要求,充分发挥民政所、妇联、团委、村镇发展中心、农业服务中心等部门的职能优势,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协调各方资源,结合社会力量,为该村积极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保障。"武德镇副镇长张艳艳说。
"脱贫攻坚是一硬仗,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我们将继续发扬‘钉钉子’精神,下足‘绣花’功夫,狠抓工作落实,以较真促认真、以碰硬求过硬,高质量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面对未来,该村党支部书记程国民充满信心。(文/王辉 许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