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与拳友交流中,我们发现,有些太极拳爱好者不仅不知道太极拳的哲理,甚至连有些动作要领和身形身法、手形手法、步形步法等也说不清楚。难怪他们都说自己是“瞎”打,是“稀里糊涂跟着练”。这就是造成当前太极拳演练中“水平低的多,水平高的少”状况的一个根本原因,也是太极拳运动发展现状中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打明白拳应是每位拳友的渴望和奋斗目标,也只有明白了拳理拳法,才能学得更快,练得规范,真正起到健体防身的作用。
怎样才能打明白拳呢?笔者体会应在“学、悟、交、练”四个方面狠下功
学
学,就是要积极学习拳理拳法。拳论说,学太极拳先学读书。拳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拳理拳法是演练太极拳的理论依据,理论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习拳者拳技水平的不同。只有掌握了拳理拳法,才能从根本上理解拳架,掌握拳架。因此,每个习拳者都应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把学习太极拳理论放在第一位,以学习经典着作《太极拳论》为主要内容,结合学习当代名师的论着,力求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弄清一些问题。例如何谓太极、太极拳产生的理论基础、太极拳运动法则、太极拳的特点和运行规律、太极拳的战术和技击原则、太极拳基本动作原理和规格要求、太极拳与科学健身等,从而达到明白拳理的目的。
悟
悟,就是要多用脑子,通过思考、琢磨,弄清自己不懂的问题。悟性的大小与好坏,直接关系到拳艺水平的高低。例如,“迈步如猫行”,你就要仔细琢磨、观察什么是“猫步”,体悟它的轻灵、沉稳、平缓、柔和。再如“运劲如抽丝”,你就要仔细琢磨、观察“抽丝”的均匀、从容和相连不断。明白了这些,走步和运劲动作就会好做多了。因此,习拳者要经常进行自我剖析,从思想认识上对动作要领、规格要求、攻防含义等,能够理解、领会。对每个招势、每个动作,不仅用心领悟它的外部结构、内在因素,还要弄清楚它的拳理所在。特别是对一些细微的“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地方,更应该反复体会,力求吃透精神实质。要正确认识自己,估价自己,经常自省自察。这样,演练水平自然就会不断提高。不愿多费脑子,不去理解每个动作的含义,不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是机械地跟着“比葫芦画瓢”、“人家咋着咱咋着”,拳艺水平是很难提高的。
交
交,就是要加强拳友之间的广泛交往和相互沟通,借助他人智慧、提高自己的拳艺水平,这对推动和发展太极拳运动具有重要意义。要解放思想,打破自我封闭,尽可能多接触一些拳友。不要只把自己禁锢在一个小圈子里,要利用观摩、座谈、研讨、培训等各种形式或机会,交流情况,切磋问题;积极参加表演、竞赛,“借台唱戏”,展示自己,查找差距;经常与他人相互商量,相互切磋,相互纠正,取长补短;要能站在自己的对方审视自己,用别人的眼光评析自己,如有条件,还应找名师给以点拨。
练
练,就是勤练、苦练。天天练,年年练,长期练,活到老练到老。这就要有恒心、决心、毅力和吃苦精神。常言说练武、练武,说明“武”是练出来的,不练就成不“武”。练是根本,练为上策。任何事物,要想认识它、掌握它,都必须有个长期的逐步的积累过程。习拳也一样。练的过程,就是感悟的过程,就是逐步认识它、熟悉它,摸索其规律,掌握它、驾驭它的过程。只有千锤百炼,亲历亲为,才能了解真谛,动作娴熟,由熟到巧,运用自如,“拳打万遍,其理自现”。持浮躁心态,懒懒散散,不下苦功,企图在短时间内通过什么“旁门”、捷径取得成绩,是不可能的。特别是一些高难度动作更是这样。同时,习拳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少拳友都有这样的经历:有的套路几天没练,再练时就会感到有些生疏,甚至忘了动作,经过恢复,才能正常起来。正如拳谚所说:“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先师陈发科临终前曾在儿子手上连续写“练练练”,其良苦用心也就在这里。拳艺无止境。只要坚定打明白拳的目标,拳艺水平就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