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一种用意不用力的技巧之学,在技击中最大的特点是以柔克刚,可以说松柔是太极拳的灵魂。
古拳论提出“由松入柔、积柔成刚”。柔的前提是周身能否充分的放松,只有充分的放松,气血流畅,触觉才会灵敏,听劲才会准确,才能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技击效果,但放松要松得恰到好处,放松的质量不好要硬,放松的太过要懈,所以我们放松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人打太极拳多年,自以为有了功夫,但同他们一推手,不是生硬就是缺少了棚劲,笔者认为这与放松不当有关。
那么怎样实现理想的松和柔呢?首先要加强对太极拳拳理的理解,掌握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太极拳行动时要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塌腰、屈膝圆裆,敛臀等。这些无不是对松柔的要求,所以我们在练功时对这些要求必须认真对待,不能马虎。如太极起势,最易犯架肩之病,这时要特别注意沉肩坠肘,斜行最易夹裆,要特别注意屈膝圆裆,只有这样提高松柔的质量。
太极拳要求“先在心。后在身”“凡此皆是意”。太极拳运动都是在意念支配下进行的,其松柔也要通过意念的导引才能实现。行动时首先要求思想上放松,然后才能在意念的支配下由内及外的周身放松。比如“单鞭”一势,定势时,首先要调整骨盆,使骨节节节相对,依次排开,然后配合呼气,气沉丹田,意识由头、胸、臂、腹、臀、大小腿,直到涌泉节节松开,意念一动,好似一股清水由头经身体流入涌泉,感觉松沉舒适,日久天长,骨节会自然松开,灵敏异常,所以练太极拳有素的人,并不需要专门的柔韧功锻炼,身体也异常灵活,应付自如。
其次太极拳的松柔功,要在慢字上下功夫,结合虚实,开合,做到“轻而不浮、沉而不僵”。只有慢下来,虚实交替的时间拉长了,才能充分利用意识引导放松。我们要把太极的动作,看作一种沉重之举,合时,重力集中;开时,重力分散。在克服地球引力和空气阻力的条件下运动,不使动作的每一点空空滑过,这样,周身便会松陈下来,外表要给人一种涩感,但自我感觉既松柔而又轻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