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发
他叫陈新发,今年82岁高龄,自48岁起结缘太极后,他一直致力于太极武术的传播,并成为金华武术协会任命的首批太极拳、剑第四辅导站站长。今年7月18日,在浙江桐庐举办的“雄英杯”2014年浙江省武术锦标赛暨中国武术段位制考试上,陈新发带领的金华西关分会筱溪、吕塘下村代表队作为代表金华市婺城区的唯一一支参赛队伍,一举斩获33枚金牌,让农民武术家第一次在武坛上大放异彩。他自己作为本届参赛年龄最大的男选手,也相继摘下3枚金牌,可谓收获连连。日前,在赛后的庆功宴上,记者有幸见到了这位武坛的耄耋高手,听他谈谈他与太极背后的故事。
鬼门关前过,初试太极拳
陈新发结缘太极算是半路出家。年轻时,陈新发在原金华市中医分院(四牌楼处)担任书记,48岁之前,太极在他眼中不过是一项死气沉沉的运动,“那时经常在婺州公园看到一些人在打太极拳,我的爱人也在练,但我看着就是很讨厌,觉得慢吞吞的,一点意思也没有。”陈新发说,相比太极,他更喜欢打球、跑步这种动感的运动项目。
但是,这样的观念却在他48岁时,因一场意外而改变。
48岁时,平日里身体健朗的陈新发突发心肌梗塞,倒地不起,经过紧张的抢救后,命是捡回来了,可此后的2个多月里,陈新发几乎丧失了行动能力,每天唯有与床榻相伴,度日如年。“人生刚过半,正是享福的时候,可偏偏得了这种病,谁受得了啊!”陈新发回忆,那两个月,算是他人生最黑暗的日子,幸好有妻子一直支持他,鼓励他,才让他恢复生活的信心。
陈新发的妻子是太极拳爱好者,闲暇之余都会去公园练练太极拳,陈新发生病期间,妻子就一直游说他,可以利用太极来调理身体机能。万般无奈之下,陈新发唯有听从妻子的建议,开始接触太极文化。起初,他只是跟着妻子学些简单的入门动作,可练着练着他就发现,平日里看似简单的太极套路,练起来却格外费劲,“经常是顾得手就顾不了脚,感觉太难了”。
可在不断练习中,陈新发也惊喜地发觉到,自己的身体竟在慢慢变好,手脚也比病时灵活了不少,“真正了解太极后我才知道,太极拳是一种身心兼修的练拳健身运动。练拳时注重意气运动,以心行气,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气血,以提高阴阳自和能力———即西医所说的抗病康复能力。特别是陈式太极拳,它主要练习周身的松紧,注意关节活动、变着转势。演练时立身中正,轻灵洒脱,拳势舒展大方,动作柔顺,架势可高可低,适合各种年龄层次、不同体质状况的人锻炼,对人身体起到的健康作用极大”。
得益于太极拳的养生作用,此后,陈新发的病体日渐好转,不止能再次活动自如,甚至连其他病痛都有所减少。“十来岁时,我在福建当过兵,可惜因为从小有气管方面的毛病,最后转做了机关保管员,当时医生就跟我说,让我以后多锻炼。”陈新发说。
因此,恢复健康后,陈新发并没有丢弃太极,而是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这项养生运动。他说,这次的经历令他明白,一个人身上既有健康也有疾病,两者就像孪生兄弟一样存在于体内,唯有自己勤劳一点,才能保证病痛不会再次侵蚀他的身体。“生命在于运动嘛!”陈新发打趣道。
从修身到养性,太极令他重获新生
爱上太极后,陈新发坚持每天清晨4:30起来打一套拳,然后再收拾去上班。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雷打不动。午休间隙,他也会拉着医院的门卫练一套,保证每天练拳时间达到2~3个小时。
陈新发的妻子原先在金华饮服公司工作,平时比较忙碌,没什么时间练拳。时间一长,陈新发的太极拳术后来居上,竟赶超妻子。他开始不再满足于基本套路的修炼,而是渴望学习到更多太极的流派和套路。为此,他开始大量购置太极拳教材,并不惜花“大价钱”从北京体育学院购买专业的录像带,“那时一盘录像带售价不菲,订购后还要从北京寄过来,比较麻烦,但金华当时并没有专业的太极拳师,想学也没地方学。”除了看教材和录影,平时医院的工作再忙碌,他只要听到外地有厉害的太极拳师来金华讲课,也会拼命挤出时间跑去听课,其热衷程度比时下的“追星”小青年还过之不及。
60岁时,陈新发正式从医院的岗位退休,闲暇时间多了,他便将主要精力全都放在了太极拳里,每天早加晚,练习时间保证3~4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陈新发的太极拳在金华打出了名气。1997年,金华武术协会要在全市成立10个武术辅导站,听闻陈新发太极拳打得行云流水,颇具大家风范,便力邀他担任太极拳、剑第四辅导站站长。陈新发觉得这是传扬太极拳的大好时机,便欣然接受。此后,他的退休生活与太极拳联系得更加紧密了。
“作为站长,除了教学、训练,我还要发展汇演,组织参赛。”陈新发说,由于辅导站刚成立,很多东西都不完备,练拳的场地也不固定,都是靠自己找的,有时去婺州公园,有时在金华党校,但即便如此,跟他练拳的学员还是忠心跟随,“最多的时候,有60~70人,不过大都以中老年人为主,青年人比较少。”说起这个,陈新发颇感遗憾,“以前,也有几个年轻人跟我一起学拳,但太极拳一动百动,练个3、5天就会全身酸痛,年轻人怕累又觉得无聊,就不再坚持了。”陈新发说,虽然太极拳养生有道,但这拳术好比中医,要达到效果,贵在坚持,重在参与。如果没有毅力,一切都是无用功。
因此,为了激励学员,也是为了展示自己,1997年,陈新发第一次大着胆子报名参加了中国劲酒杯武术大赛,并一举夺冠。之后,各种大大小小的比赛,只要有机会,陈新发都会积极参加,也获奖无数。
全民健身,不能独缺农民角
2002年,正是全民健身热起之时。那年,陈新发和妻子正报名参加一个武术比赛,可在赛场上,陈新发发现,虽然健身观念已日渐深入人心,但依然没有延伸到农村中去,赛场上城市选手多,农村选手少,全民健身独缺农民角,言何全民?
此后,发展农民武术家摆上了陈新发的议程,他无时无刻不在希翼着,有一天,婺城的农民武术家能走上大的“武台”。陈新发梦想的第一步在6年后得以实现,2008年,陈新发的第四辅导站正式更名为金华武术协会西关分会,下设10个辅导站,其中几个就专门建在了农村,均由陈新发的弟子担任站长。有了这个平台,太极拳终于在农村有了施展的空间。渐渐地,村里搓麻将的少了,夫妻吵架的少了,白天在地里翻滚的农民,丢下锄头,有了更健康的娱乐方式,他们把弄着手里的太极剑、扇,跟在“师傅”后面认真地活动着自己的筋骨,体会“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意境,第一次懂得“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
在陈新发和其弟子的努力下,西关分社在短短几年间迅速发展,已拥有学员400多名。其中不乏一些陈新发的狂热“粉丝”,他们都是白龙桥赶来的种田高手,只要陈新发一授课,他们便会放下手中的生活,抽出一切可以抽出来的空闲,赶到他的身边,向他虚心地学习太极的功法套路。
眼看着农民武术家不断崛起,陈新发倍感安慰的同时,决心组建金华市西关分会筱溪、吕塘下村代表队,帮他们设计了比赛方案,参加今年7月18日在桐庐县举行的“雄英杯”浙江省武术锦标赛暨中国武术段位制考试。就在即将比赛前夕,老爷子携夫人及自己的弟子,每天早上去吕塘下和筱溪村专门辅导半天,前后共辅导了六天,而这两支参赛队伍的队员虽然年纪、功底参差不齐,但是他们都非常刻苦、谦虚。所有的耕耘最终换来了丰硕的回报,陈新发带队的两支队伍,最终在全省57个县、市、区的135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荣获了两个集体金杯,33枚金牌,10枚银牌,3枚铜牌和“传承中华武术,张扬民族精神”贡献奖等多个奖项。作为本届参赛年龄最大的男选手,老当益壮的陈新发还拿下了个人比赛三枚金牌,为此,会务组还特意给他颁发了一个“武坛耆英奖”。
在取得了如此辉煌成绩后,陈新发并没有停下脚步,他说,除了把新农村武术队伍建设与发展推向更高的未来,他还想呼吁社会,让武术能进够校园,从幼儿园开始,让孩子从小接触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文化,强身健身的同时也将文化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