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春的太极拳实践及启示_名家荟萃_大春文武学校_名家专栏_永嘉县太极拳文化研究会
太极资讯太极流派太极视频太极理论太极人物协会组织太极养生培训信息图说太极名家专栏战略合作电子政务太极社区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家专栏 » 大春文武学校 » 名家荟萃 » 正文

王大春的太极拳实践及启示
阅读:48552008-10-07  作者:原福全  来源:本站原创编辑:*

核心提示:王大春与原国家武协主席徐才先生在一起 太极拳风靡世界的形势,使各地的太极拳教练成了众星拱月的人才。但是,鉴于太极拳的教拳者



王大春与原国家武协主席徐才先生在一起

 
        太极拳风靡世界的形势,使各地的太极拳教练成了众星拱月的人才。但是,鉴于太极拳的教拳者自身对太极拳理解和体悟的不同,以及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存在的差异。所以,随着教拳过程的进展,教拳者在开始阶段产生的聚合力也会逐渐发生变化。这个变化的过程,是学员在对太极拳进一步了解的情况下,对老师重新选择的过程。学员的选择,既是对教拳者综合素质的评定,也是对教拳者的洗练,同时也反映出了时下在太极拳传授中一些需要借鉴的问题。从陈家沟走出来的太极拳老师王大春,多年来太极拳的实践,就给我许多思考和启示。

        谈起王大春,还得从我的一次石狮之行说起:
 
石狮印象背后的王大春现象
 
        今年五月十一日,我和陈家沟的太极拳大师陈正雷、陈照森先生等一行几人,应王大春之邀,到福建石狮市参加陈式太极拳研究会的成立活动。

       认识王大春已经十几年了,过去,在我眼里,他象数百个从温县和陈家沟走出的拳师一样,除了不断在国各地一些大型太极拳交流活动中看到他和他的队员外,没有给我留下更深的印象。但是这次石狮之行,忽然引起了我对他的关注。

        那几天,正是奥运圣火先后在福州、泉州、厦门三市传递的日子。美丽的海滨城市石狮,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这里聚集了全国各地几百名应邀来参加陈式太极拳研究会成立庆典活动的朋友。

        出乎我的想象,一个民间团体的成立,在当地,异常受人关注。除外地和本地区共180多个武术团体和单位向研究会的成立发来贺信、贺电外,石狮市四大班子的领导,几乎全都参加了这个活动,整个活动显得格外热烈、隆重。
 
        13日上午,石狮市科技文体旅游局局长吴泽荣主持了研究会挂牌仪式。石狮市市委副书记张贻山和太极拳大师陈正雷先生为研究会揭牌;下午,石狮市人大主任黄水源、市委副书记张贻山等领导以一个普通太极拳爱好者的身份,参加了庆祝太极拳研究会成立的系列活动——太极拳讲演会。
 
        晚上的庆典仪式异常热闹,除了个别因公不能到会的领导,石狮市市委书记、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和其他在家的常委、副市长以及石狮市各委办局的主要领导和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来自周边市县的来宾,有近400人参加,欢声笑语伴随着阵阵掌声,在镁光灯的闪烁下,使研究会成立的庆典活动,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气场。我参加过许多地方太极拳组织的成立活动,但这次的规模和规格,给我的触动很大。在海风吹拂下成长起来的石狮人,脑海里经常奔涌着大海般的波涛,他们不甘平庸,善于思考,敢于拼搏,不屑盲从,善于涛头弄潮。想当初,正是由于他们的大胆探索,为我国多种经济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改革开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就是这样的一批领导,这么关注并参加一个民间太极拳组织的成立仪式,除了他们对太极拳为主的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视外,更多的缘于人们常谈的石狮市陈式太极拳研究会的发起人——王大春个人的魅力。

        前些年,王大春在宜昌教太极拳,几年间学员达4000多人,把宜昌市的太极拳活动大大地火了一把,至今他仍担任宜昌市武术协会的副会长兼总教练。五年前到福建石狮发展,在这个武术流派汇集,名手林立的武术之乡,几年间,又由举目无亲到聚集了包括当地许多党政领导在内的4000多名太极拳爱好者。
 王大春的聚合力从何而来?引起了我很大的考察兴趣,我决心对王大春现象进行认真的探究。
 
 艰辛的从武经历,使王大春对太极拳的精髓有了深刻认识
 
        王大春,1969   年出生于驻马店市正阳县袁寨乡单楼村。谈起他的从武经历,他说完全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部《霍元甲》电影“惹的祸”。那时,人们的文化生活相对贫乏,《霍元甲》电影的热映,使他和许多青少年一样,迷恋了上武术。不过,比起其他伙伴,他显得更为痴迷。那时,他在邻乡上初中,任班长,成绩在班里名列前矛。看了《霍元甲》电影后,那种中国男子汉的侠胆豪气令他倾倒。从此,他便经常跟本地的一位拳师学拳,为了早日练就一身功夫,他伸着两掌砍树、砍砖,将手都砍肿了。经过一段砍打,一块红砖放在地下,一掌便碎成几块。街坊亲邻看到他那傻乎乎的蛮劲,都纷纷劝他家里的人,“别让孩子发神经了,赶紧让他上学吧” 。但任凭家里怎样劝说,生性倔强的他,犹如一头动了脾气的犟牛,最终没被拉回,以致在初三时终止了学业。他武海寻贝,只身一人,先后到少林寺、邯郸、广府、沧州、郓城、石家庄等地,遍访名家,接触了多种门派的武术高手,使他越发感到了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他象久旱沙漠遇到雨,贪婪地吸收着他所认为新奇的、有用的武术知识。这些知识,为后来充实自己,丰富自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NextPage]




福建省石狮市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王大春



他开始接触太极拳,也是一部电影的启迪。

        1993年,练拳时受了伤,看到了反映杨露禅到陈家沟学习太极拳的电影《偷拳》,软绵绵中突发刚猛、制胜于人而不露招式的奇妙的技击方式,使他对太极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伤未全好,他便再次告别家人,来到了太极拳的发源地陈家沟。不入太平洋,不知水之深,温县陈家沟,武术高手云集,使本具备一定功夫的王大春,再次感到了太极拳文化的浩瀚博大。初来乍到,他和县武术馆的教练张宝中推手,没想到,面对一个年轻轻的教练,自己只要一用劲,便莫名其妙地跌倒。他不服输,每天找他拼打,只有一个愿望,在挨打中了解对方的技击方法。以至于在两周内,踝关节崴了六次。看到他对太极拳执着追求和刻苦、虚心的求学精神,加上他具备的一定的武术功底,大家仿佛从他身上看到了可以栽植太极拳文化的沃土,温县那帮堪称当今陈式太极拳界的一代名将,都乐于和他打交道,向他传授一些技击方法。
 
       在温县,他除了经常和张东武、张宝中、陈有华等一些太极拳名将学习交流外,先后受到了太极拳大师陈正雷、王西安、陈照森等人的悉心指导,掌握了许多陈式太极拳的技击方法。1994年8月,温县举行第三届国际太极拳年会,在群雄拼争的比赛中,他获得了 80 公斤级太极拳推手第三名,令人刮目相看。那个当初摔得他踝关节崴了六次的太极拳名将张宝中,也和他成了金兰之交。
 
        但这些并没有使他满足,因为在温县,他不止一次地听人讲,“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他请教了许多人,也翻阅了大量太极拳的书籍,对太极拳的武术理论、易学理论、以及中医经络学为指导的养生理论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感到,冷兵器时代,虽然太极拳凸显的是武术功能,但是强身才能精武,太极拳是一个以“功”为“底”,很讲究循经通络的功法修炼,强调在养气、养身,健壮体魄的基础上进行技击锻炼的独特拳种。

        他继续投师,在陈正雷、陈照森(还有没有其他人)等几位大师的指导下,一边学习技击功夫,一边了解中医的经络理论,按照要领,刻苦地进行站桩锻炼。每天子、午、卯、酉,最多时一站就是三个多小时。经过十几年时间的锻炼、体悟,终于使他窥见到了太极拳的又一奥妙之处——精气神功法锻炼的神奇效果,为自己的教拳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面向大众,充分发挥太极拳的社会主导功能,是王大春聚合力的根本所在
 
         1996年开始,王大春先后应邀在河南、湖北、广东、浙江、福建、教拳。
 
  长期的教拳过程,使王大春认识到,在物质生活日益提高的今天,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繁忙的工作和为生计的奔忙,往往压得人们喘不过起来,加上工作和生意之外相对封闭的生活圈子,使许多人精神压抑、郁闷多病,健康状态不佳。许多人希望找到一个和谐、轻松的生活环境,调整自己、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实现“拿命(健康)换钱”到“拿钱买命(健康)”的方式转变。所以,必须注意到人们对太极拳价值主流取向的变化,在全面研究掌握和继承太极拳本源性和原生态的东西,以防其逐渐淡失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太极拳健身祛病这一服务于当前社会的主导功能,把握和研究时代的规律和特点,针对太极拳社会价值的主流取向,在传承太极拳精髓的同时,研究太极拳教学的方法和主要内容,使太极拳更加贴近人民大众,在更大范围内渗入社会的土壤。 只有与时俱进,才是太极拳始终充满活力的不竭源泉,才能使太极拳获得赖以生存和传延的社会基础。
 
  他说:要想使大家对你相信,你就必须掌握更多的太极拳知识,你要想使大家爱上太极拳,你就必须让大家从中受益。
 
  为了当好一个称职的太极拳老师,使大家在学拳中领略到太极拳的奥妙,将受益之身心投入到太极拳的习练之中,王大春一方面继续广交武术界的朋友,虚心地从每个人身上发现和获取新的知识来补充和武装自己;另一方面,他结识拜访了很多中医界的朋友,继续对中医经络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除了经常到陈家沟进行学习、交流外,他还多次拜访过“武林宗风”中一代宗真、承袭“九脉合真”之“一脉真谕”的李兆生老先生(对老先生的定位,在外界、特别是本门派有没有争议,要拿准)、河南的王宝玉先生。在宜昌,他听说当地有一个叫“魏瞎子”的老中医对经络学很有造诣,就几次拜访求教。他还多次拜访过前些天,我陪他在宜昌,车行半路,言谈中听说有一位姓李的中医从武汉前来此地坐诊,他马上征求我的意见,改变行程前去拜访。见面后两人谈得颇为投己,使我同时享受了“从前厅到后堂”、“坐——上座”“茶——看好茶”的待遇,并深深地为王大春强烈的求知欲所感动。

他根据自己所悟,一改常规的太极拳教学方法,把站桩作为一项先入的重要内容。

  有人对看似单调的站桩不理解,他就从太极拳的原理讲起,使大家了解太极理论的基本知识。他说:老子把天地宇宙比叫“天地之间,其犹橐(tuo)龠(yue)(橐:古代冶炼时的风箱,龠:吹奏的管子),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人是一个太极体,其内脏、经络、血脉、骨肉与毛孔周身相通,“一吸百脉皆闭,一呼百脉皆开”,呼吸的过程就是开合的过程,拳诀讲“练拳先从无极始,阴阳开合认真求”。太极拳讲阴阳、虚实、开合,开合的过程,就是气行经络的过程,这个过程,主宰人体这个小宇宙的平衡和谐。所以他强调,站桩不仅是要初学者锻炼腿部肌肉,适应练习太极拳时“沉肩”“坠肘”、“含胸”“敛臀”的形体要求,而重要的是通过入静后的呼吸、开合以及脏腑的自我按摩和导气运动,体会到太极拳的导气和经络运行,从而强身健体,为日后熟练地将这些太极拳的精髓贯穿于整个习练之中打下基础。他以通俗的语言解释经络学说,将站桩时如何五趾抓地,分清虚实,气降涌泉和怎样做到虚灵顶劲与气走梢间等理念讲解给大家,使大家增添了对站桩的兴趣。
 
  刚从石狮市政协主席岗位上退下来的吴清晗同志,患了20多年的痛风、失眠、严重的肠胃病和肾病,在王大春的指导下站桩,三个月时间,以上病症基本消失。以后,他成了太极拳执着的 追求者,动员和带动了包括市四大班子成员在内的很多人参加了太极拳的锻炼,并担任了石狮市陈式太极拳研究会的特邀会长。他在石狮市陈式太极拳研究会成立的庆典仪式上,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号召大家参加太极拳的健身行列,以便使“男人更男人,女人更女人” 的呼吁,一时在当地太极拳界印象很深。

  吴清晗给我讲:许多民间组织让我担任会长,我都不干,唯独这个会长我很愉快地答应了,因为我受益太深了。谈到吴先生身体的变化,王大春说:他的康复,主要是通过站桩时的气沉丹田和丹田内转,使脏腑自我按摩,加强了肠胃的蠕动,促进了消化系统的分泌。同时,通过这个自我按摩的过程,使小腹内的性腺系统的功能得到了改善,增加了性激素分泌,增强了生理机能。

  卢云杰,河南人,原来每昼夜只能睡2个小时,还经常做恶梦,白天没精神,弄得弓背弯腰,大脑胀痛眩晕,头发由黑变白,不到60岁的年龄看上去象75岁以上,他曾悲观地讲:我能再活两年,就是老天的恩赐了。 2006年7月,他从站桩练起习练太极拳,3个月后,上述症状全部消失,头发转黑了三分之一。他喜出望外,动员亲戚朋友、家人都练起了太极拳。

   吴少海,今年46岁,他在学拳体会中写道:2005年一次喝酒后,两肾疼痛难忍,到医院化验,两肾均有结石。在王大春的建议下,进行太极拳的站桩,四个月后,结石自然排出。

  象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好多人的病,经过王大春太极功法的治疗,很快好转。受益者组成了一个无形的宣传网络,营造了太极拳习练的热潮。大家由受益到迷恋,把演练太极拳当成了生活的必须。难怪一次枝江会友,饭间,拳友们利用菜还没上的间隙,因地制宜,非让王大春辅导一会站桩不可。看着他们微闭双目、垂拱双手的痴迷劲,服务员几乎忘了叫菜。

[NextPage]

 
 王大春现象的启示
 

  时下,王大春主要在泉州、石狮、宜昌、枝江几个地方来回奔波着,那里有他的近万名拳友。他以重点培训骨干,分片指导的方式,不断地到各地进行辅导、解答大家提出的问、矫正学员的训炼方法,使大家在锻炼中不断提高,从中更多地受益。在石狮,他们太极拳研究会2000多平米的室内训练场里,每天聚集着包括市领导在内的一批批来自各个行业的太极拳爱好者,他们分别在那里站桩、练太极拳套路和进行太极拳的技击训练,为充满活力的石狮,平添了几份生机。王大春的太极拳实践,让我思考了以下问题:

如何在传播太极拳时把握其精髓。

  目前,随着社会的需求,在世界各地,散布着成百上千个象王大春这样的太极拳传授者,他们以自己的劳动,传播着太极拳文化,用自己的付出,使学员得到了身心健康,受到了大家的拥戴。但时而也听到有些人对一些“拳师”的微词,他们感觉除了从老师那里学到了几招不知内涵的肢体动作外,对太极拳文化的精髓仍感到茫然。眼下,太极拳已被列入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太极拳需要保护的内容有哪些?除了它的武术技击功能外,它的原生态的精髓还有哪些?这是每个太极拳文化的传播者都应该了解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太极拳的精髓在传承中得到延续和发展。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太极拳这个承载着中国多种优秀文化元素的拳种,在传播的过程中出现“叶茂干(gan`)枯”的现象。
 
  教拳者的素质如何与学拳者主流人群的需要及其价值取向相适应。

   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社会需要更多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太极拳老师。但是由于时代的原因,一些有着相当技击水平的太极拳教练,其本身的文化素质相对不高。这种供需者文化上的差异,要求我们的拳师要在不断的“充电”中提高自己,这是时代的需要。当今社会,虽然大多数人有对拼打斗搏内容欣赏的要求,但那只是对视觉的满足而已,因为那些并不是他们自身的追求。他们学习太极拳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健身,再者是想通过学习太极拳技击方法的过程,了解和掌握其中充满哲理的文化,以拳悟道,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至于与人较阵、上台拼搏,是他们原本就没去想的东西。健身与文化,是当前人们对太极拳的主流取向,而这些太极拳文化的重要内涵,未必是每个太极拳传授者所重视和掌握的。即使是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其教拳技术水平的锤炼也不可忽视。一个世界级的太极拳冠军,不一定是一个好的地区级的好教员——毕竟,打拳和教拳有着性质上的差别。

怎样理解太极拳的定义

   近年来,太极拳普及的热潮,牵动着其它群众性健身活动的发展,社会上冠以“太极”名义的体育项目也纷纷出现。有的人,把含有“太极”文化内容的拳种和项目统统归称为太极拳。一时间,百花争艳,令人目不暇接。这些项目,虽借鉴了太极拳套路表现形式的柔美舒缓,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或者具有一定的太极文化的内涵,但它和传统意义上的太极拳有着性质上的区别。有人主张将太极拳加进一些高难度的竞赛动作,以增强其观赏性,这种将太极拳向一般体育项目的异化,对于推动体育项目的发展不无好处,也符合商业化发展的需要。但是,也绝不能将这些项目同传统的太极拳等同。因为它不仅没有太极拳武术的技击性,也没有太极拳“老少皆宜”的便利性和社会普及的全民性,同时也失掉了太极拳祛病健身、修身养性的精髓。

  作为中国武术文化瑰宝的太极拳,熠熠生辉地流传了几百年,当代的拳师,继续承担着太极拳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任务,如何完成好这项任务,使太极拳永久流传而不使其精髓流失,是每个拳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呼唤千千万万个优秀拳师的出现,愿太极拳之树常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