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生命充满热力和张力,情痴太极,历经磨砺终成太极名家;他武德高尚,一双温热之手给予许多人温暖;感恩和回报社会是他人生的主题,事业有成之后,投巨资在家乡建太极山庄、创办文武兼修的特色学校,造福桑梓;爱社会、爱家乡、爱身边每一个人,他的大爱深深感动了很多人。
从天中走出的太极名家
他的身边云集了数万名追随者,正式拜师的入室弟子200余人。在石狮、宜昌、枝江、福州、厦门,他每到一地,当地都劲刮太极健身风。他在宜昌创办的陈式太极拳研究会拥有会员4000多名,促成了宜昌三峡全国太极拳邀请赛的成功举办;他在石狮传拳,学员逾万人,石狮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带头练习太极拳……
他是中国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授予的太极拳名师、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授予的“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播大使”,受邀担任央视武林大会专家评委、湖北省宜昌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兼总教练、河南省陈式太极拳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陈家沟太极拳功夫学校副总教练……
他对家乡充满深深眷恋和浓浓感恩,事业有成后,他回馈家乡父老,在家乡建太极山庄,让太极拳惠泽更多的家乡人;投资3000多万元创办了全县乃至全市唯一一座文武兼修的特色学校——大春文武学校,演绎了太极拳馆校发展的传奇。
他,就是从正阳县袁寨乡单楼村走出的、在国内拳界享有盛名的太极拳名家王大春先生。
前不久,听说王大春先生回到了家乡,记者一路辗转,来到了位于正阳县城东北20多公里的单楼村,见到了久仰的王大春先生。冬日的阳光金黄而温暖,阳光里的王大春先生儒雅谦和,脸上一直洋溢着纯净而令人温暖的微笑。“虽然常年在外,但我是不折不扣的正阳人,正阳陈式太极拳协会会长这个头衔我看得很重,我的根就在这里,心也在这里。”作为在全国拳界享有盛名的太极拳名家,王大春一直对记者强调自己的“正阳人”身份。
追逐“侠客梦”情痴太极拳
袁寨乡单楼村是一个拥有3000多人的偏僻村庄,以前村里人进县城赶一趟集就非常不易。
1969年2月,王大春就出生在这里。他自幼聪明好学,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是个颇得老师宠爱的班长。上世纪80年代初,电影《霍元甲》风靡全国,王大春对电影中武林高手高超武林绝技“勾住了魂”。“他做梦都想练一身功夫”,王大春昔日的伙伴告诉记者,“一听说当地哪有拳师会功夫,他就跑去缠着人家学几招。”
为了练就一身功夫,他经常伸着两掌砍树、砍砖,手砍肿了,磨出了厚厚的硬茧,很快,一块砖他能一掌碎成几块。街坊邻居看他每天练武如痴如醉,都纷纷劝他母亲:“别让孩子发神经了,赶紧让他上学吧,多好一块读书料!”但任凭家人怎样劝说,生性倔强的王大春仍执意练他的“铁掌功”。初三毕业后,一心想练出真本事的他孤身一人,先后到少林寺、邯郸、广府、沧州、郓城、石家庄等地,遍访名家。各门各派各路武术高手的真功夫,让王大春深深感受到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更加日练不辍。但是究竟哪门武术是自己终身要去修炼的,他心里并没有底。
1993年,王大春练拳时受了伤,意外看到了一部反映杨露禅到陈家沟学太极拳的电影《偷拳》,电影中柔中有刚、极具技击性的太极拳深深吸引了王大春。未等伤痊愈,王大春便带着憧憬来到了太极拳的发源地温县陈家沟。经过几天暗访,王大春看到,这个偏僻的村庄果然高手云集,与当地名家切磋,常常瞬间就被摔至几米外。
“我找到真正要练的功夫了,我要留在陈家沟学太极拳!”惊喜不已的王大春决定留在陈家沟学习太极拳。他每天勤学苦练,经常找当地知名的拳师学习切磋。王大春学拳的痴劲、韧劲让陈家沟人很快接纳并喜欢上了这个吃苦耐劳、乐观向上、活泼开朗的小伙子。太极拳大师陈正雷、陈照森等对王大春进行了悉心指导,并拜陈照森、陈正雷为师。有大师调教指点,王大春拳艺进步很快。
王大春迷上了推手。当时多次蝉联全国太极拳推手冠军张保忠推手很厉害。王大春经常缠着张保忠练习推手。王大春一边与之切磋,一边用心琢磨太极拳的推手技法。不到一个月时间,王大春踝关节崴了六次,浑身青一块、紫一块。张保忠被王大春执着的韧劲所折服,最后和王大春成了金兰兄弟。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4年8月,在温县举行的第三届国际太极拳年会上,在太极高手云集的比赛中,王大春获得了80公斤级太极拳推手第三名的佳绩。
相关阅读: